专题专栏

【榜样】“连长”张志田:少年远行30载,初心未改、永不褪色

发布日期:2019-12-20 11:35:00     来源:金曰公司


 绽放在建设一线的“连长之花”
  张志田,河北保定人,1990年,16岁的他参军来到驻济空军某部,在部队当了6年的排长,5年的连长,2005年以营级干部身份转业来到金曰公司。“我虽然在部队当了5年连长,但在部队战友们大多都叫我老排长,一直到转业前还都叫我‘老排’”,张志田说:“因为当排长的年龄正是青春年少,大家摸爬滚打一起成长起来,感情很深。”
  转业来到金曰后,他主动要求到工程建设一线工作,因为“在办公室坐不住,在部队时也是这样”。2005年底,他来到公司济菏项目部,报到的第一天,当时的项目总工刘志民便给他起了“连长”这个称呼:“军转干部很少有人肯到项目一线,这里需要铁打的军人作风,虽然你是营级干部,但连长更顺口,以后就叫你连长吧。”当时,正值海棠花开,张志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盆盛开的海棠花,项目部同事王安娜为他抓拍了一张工作照,把照片投到了公司内部报,并为照片命名“连长之花”,自此,张志田“连长”的称呼便在整个公司传了开来。
  “认真负责,爱岗敬业”,是张志田在部队时对自己的一贯要求,来到金曰后,他“退伍不褪色、退役不退志,当兵时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,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”。在部队,张志田带过许多兵,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。来到金曰后,他又带过许多见习新员工,工作上同样毫不含糊,依然保持军人本色。新员工走向各自工作岗位后,“连长”的这个称呼,随着张志田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,在金曰愈加响亮了。
  “2006年11月底,我从济菏高速平阴项目部转到长清104国道项目部,到项目的第二天,我去工地熟悉情况,当时已经是寒冬,郊外的气温更低,那天的北风跟刀子一样,一到现场,我就看到试验员 宋淑琴在做路基试验,20岁出头的小姑娘,提着两个大取样桶,迎着风往前走,在荒郊野外显得尤其弱小,当时我脑子里就闪过八个字‘弱不禁风,勇毅笃行’,对我的冲击和震撼太大了”,张志田至今回忆起来,当时的细节依然如数家珍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“当时,我震撼与敬佩的同时,也把那位瘦小的同事立成了我心中工作的标杆”,张志田说:“我当时就想,我要向她学习,以后也得这么干工作。”
  “因为连长之花的照片,同事们叫我连长,我觉得,像宋淑琴这样一个个奋战在一线的同事,才是真正的建设之花,我希望这种花能生长与绽放在公司的每一个地方”,张志田说道。
  
  带头冲锋的“站长”:自己不干怎么要求别人干
  2006年9月,张志田到104国道长清项目部负责拌合场站,从彼至今,十几年间,从艰苦简陋的临时场站到如今规模专业的道材中心,张志田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负责了近20个项目的拌合场站,足迹“围着广州画了一个圈”,是实实在在的“老站长”。
  拌合场站是公路建设中后勤保障的大本营,沥青、水稳等公路建设的主材料都来自拌合场站,从来料检验,到原料加工,再到成品出场,环环相扣,事关工程质量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张志田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,带着大家一起冲锋战斗。
  
  2011年5月,正值平阴G220项目大干期间。担任拌合场站长的张志田白天与运输车队沟通,爬沥青储存罐查看剩余量,到拌合机操作室查看生产质量,晚上还要到司磅房认真核对每一车料单,在运输车旁核查每一车生料质量。近两个月的大干期间,他每天如此“连轴转”,平均每天休息仅三四个小时。只有在出料间歇,张志田才坐在椅子上“补觉”小憩。一天中午,大家围桌吃午饭,连长在大家喧闹声中竟不觉沉沉睡去,大家看到后瞬间安静下来,不忍打扰,餐厅只响着张志田轻微的鼾声。
  
  2015年是迎“国检”年,也是金曰公司各项工程全面开花的一年。五个月的工期,八个大项目,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标准高、要求严。张志田不等不靠,带领同事们齐心协力,加班加点组织生产。进入九十月份,沥青基地生产进入攻艰阶段,设备24小时不停,在保证生产的同时,他还想方设法协调运输车辆,克服限时、限吨等不利因素,及时把沥青送抵各场站,出色地完成了沥青供应任务,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,为公司节约成本300多万元。
  在部队时,从排长到营长,张志田一直喜欢跟战士们打成一片,甚至被批评说“没个领导样”。“连长是兵头将尾,必须要身先士卒,要带领大家去完成任务,自己不干怎么要求别人去干,我一直就没把自己当过领导,到现在我也一直这么认为”,张志田说。
  
  不称职的“家长”:离家30年,在家待半年
  连长、站长和家长,是张志田30年以来尤其是转业以来最重要的三个标签与身份。当问及张志田如何看待自己“一家之长”的身份时,他之前的掷地有声遁于无形,嗫嗫嚅嚅地说了一声“不称职”。
  
  平日里忙于工作,很难回家与家人团聚,春节是项目一线建设者最期盼的团员日子。然而从2009年至今,连长在家里过春节的次数屈指可数。他把团圆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同事,自己选择坚守拌合场站。大年夜的月光,时常映照出连长夜巡的身影。
  今年,张志田的女儿已经六岁。“以前闺女小,不懂事,但从去年开始,我每次出门前,她都要跟我说几遍‘爸爸早点回来’”,说到这,张志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。“我父亲现在经常数落我,说我从16岁离家到外地当兵到现在这30年,在家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年”,张志田说:“他们嘴上抱怨我,但工作上还是一直给我很大支持,是我的坚强后盾。”
  
  张志田表示,公路建设这个行业都是这样,与家人聚少离多,不单单是他自己,有好多“双职工”同事,自己父母又没法照看孩子的,有时只能让邻居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。“大家都这样,但有时工作就要求你这样”,张志田说:“公司一直很重视家人关怀,近几年逢年过节就会邀请员工家属来工地上过节,一是为了团聚,二也是让家人们看看我们的工作环境,我们建设的是什么样的项目。”
  
  从女儿记事起,张志田就一直教育女儿一定要认真、要诚实,“对孩子陪伴太少,在有限时间内让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”。
  
  从1993年,还在部队的张志田便自发带领6名战士去血站去献血,在他的鼓励带动下,30余名战士跟他一同不间断无偿献血。转业后,项目工地在哪儿,他就献血献到哪儿,广州、淄博、乐陵……从未间断。时至今日,他累计献血量15000毫升,相当于三个成年人的自身血量。
  
  对于这种坚持,连同工作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奉献,张志田表示,“没啥特别的,都已经成为习惯了”。